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今天20时49分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
清明
桃花初绽,杨柳泛青
莺飞草长,风轻雨润
万物生长,清净明洁
一派气清景明的春日气象
“清明”由此得名
清明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自然节气点
也是传统节日
一方面是扫墓祭奠
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曰
一方面也是踏青嬉游
亲近大自然的节日
清明祭扫
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核心仪式
清理墓地、敬献鲜花、焚香祈福
寄托对先人的思念
斯人已去,心中长念
那些梦中的故人
那些永存的英魂
镌刻成我们心中
最温暖的记忆
只是,我们还在长大
他们,却不会变老了……
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
缅怀先人,致敬英烈
流淌着我们对过去的思念
也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
清明雨纷纷,清风思故人
愿梦中的亲人安好
愿身边的亲人安康
清明还是亲近自然的好时节
到户外、到田野、到山边
感受旖旎春光,拥抱明媚春天
清明赏春
气温回暖、雨水增多
万物“吐故纳新”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荡秋千、放风筝
都是清明时节的民间习俗
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
期盼除病消灾,带来好运
自古
文人爱写以清明为主题的诗词
杜牧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写尽凄迷
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又让清明多了几分洒脱
黄庭坚以“贤愚千载知谁是”叩问生命价值
苏轼则劝人“诗酒趁年华”
在哀乐交织中觅得平衡
清明赏春
更要“尝”春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袁枚《随园食单》中的青团
是江南清明的舌尖记忆
古人寒食禁火
以冷食青团祭祖
如今这一口“春绿”
已成为火爆大江南北的时令风物
老北京“寒食十三绝”中的芝麻烧饼、姜丝排叉
闽南润饼卷春蔬
江淮馓子炸作金丝缠玉箸
……
这些冷食既延续了寒食旧俗
又以油香面脆唤醒春日脾胃
清明时节
恰逢人间芳菲
漫步青山
遥寄思念
愿你不负春光烂漫
不惧前路迢遥
怀揣希望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