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
课程编码 |
B32001211B |
所属平台 |
通识教育 |
所属系列 |
公共基础系列 |
课程属性 |
A类( ) B类(√) C类( ) |
||
学时数 |
总学时(15),其中课堂学时(12)、实践学时(3);周学时(1) |
||
学分数 |
1 |
考核方式 |
考查 |
开设学期 |
三年制第一学期;五年制第七学期;两年制第二学期 |
适用专业 |
所有专业 |
预修课程 |
|
||
大纲执笔人 |
李娜 |
大纲审核人 |
王越茹 |
修订时间 |
2022年 12月 02 日 |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性质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通识教育平台公共基础系列的一门理论类公共必修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其目的在于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生涯管理能力。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课程。
本课程系统阐明生涯与人生发展、了解职业世界、认识自我、明确职业决策、管理生涯规划、培养职业素质和能力,为后续学习《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打下理论和观念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德育、知识、能力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德育目标:
1.1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
1.2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树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
1.3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目标:
2.1了解基本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
2.2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周围社会环境、职业环境。
能力目标:
3.1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收集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等。
3.2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3.3能够在有限的环境内,实现自身发展。能够充分了解职业社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3.4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修正,使职业规划行之有效。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课程目标 |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
1.2遵守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依法执教意识。 1.3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四有”好教师。 |
1.1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
|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
2.1培养职业使命感 2.2明确工作的意义,并主动把职业目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2.3愿意为社会发尽责尽力。 |
1.2认识到职业生涯和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并愿意付出行动,为个人发展、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3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
7.1了解自己的职业需求,了解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能够利用个人优势,确定职业目标,并实现职业目标。 7.2掌握必要的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的方法。 7.3主动培养自身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
3.3能够在有限的环境内,实现自身发展。能够充分了解职业社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3.4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修正,使职业规划行之有效。
|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
8.1理解和体验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8.2具有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幼儿、家长及社区沟通交流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经历体验。 |
3.1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收集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等。 3.2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
五、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课时安排 (理论/实践) |
对应课程目标 |
||
章(模块) |
节(单元) |
具体内容 |
|||
1. 初识职业生涯 |
1.1大学生涯与人生发展 |
大学生涯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及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意义 |
了解职业规划的含义、意义及与人生发展的关系、职业生涯的阶段和任务,进而会用认知理论分析自己 |
2/0 |
1.1 1.2 1.3 2.1 |
1.2初识职业生涯规划 |
职业生涯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意义、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及任务 |
||||
1.3认知生涯发展理论 |
特质因素理论、工作适应理论、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建构理论 |
||||
2. 初探职业世界 |
2.1认知职业环境 |
社会环境、家庭及学校环境、教育行业环境、组织环境 |
了解职业环境与各环境的关系,会分析自己的职业环境,进而会用职业认知方法从各方面探索自己的职业 |
2/2 |
2.1 2.2 |
2.2探索职业岗位环境 |
职业岗位的环境及特点、职业岗位探索的内容及教育行业职业探索 |
||||
2.3职业认知方法 |
查阅法、生涯人物访谈法、体验法 |
||||
3. 挖掘自我资源 |
3.1自我认知内容 |
自我认知的涵义、内容、原则、“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含义及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
了解自我认知,知道自己各方面的优缺点及与自己理想职业的匹配程度,并且会用各种方法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处于自我认知哪个阶段 |
4/4 |
3.1 |
3.2自我认知方法 |
自我分析法、他人评价法、专家咨询法、职业测评法 |
||||
3.3自我认知阶段 |
心生起、成长期、毕业期的内容、特点 |
||||
4.明确职业决策 |
4.1生涯规划的内容 |
大学学业规划、职业准备规划、职业事件规划的含义及如何进行 |
明确自己处于生涯规划的哪个阶段、明白自己的职业目标、会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知道自己处于职业目标中什么位置,并在视线中及时的评估和修正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
4/2 |
3.1 3.2 3.3 3.4 |
4.2确立职业目标 |
职业目标及其类别、设立原则、确定方法、实现准备条件 |
||||
4.3职业目标分解及职业发展路径 |
分解职业目标的类别及职业发展路径概念和理论 |
||||
4.4评估与修正 |
生涯与发展规划评估及修正的目的、计划、考虑因素 |
||||
5.管理生涯规划 |
5.1时间管理 |
时间管理的内涵及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时间管理策略 |
了解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的意义、学会方法,并且训练各种在学习生活中的管理方法 |
2/0 |
3.1 |
5.2情绪管理 |
情绪、情商及情绪管理的含义、情绪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及情绪管理的方法 |
||||
5.3压力管理 |
压力的含义及来源、大学生求职心态的健康与不健康的对比、压力管理的方法 |
||||
6.培养职业素质和能力 |
6.1培养职业素质 |
素质与职业素质的内涵、特征、意义、分类、构成、培养方法 |
了解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意义及两个之间的关系,知道怎样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
2/0 |
2.2 |
6.2提升职业能力 |
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含义、类型、构成、职业核心能力的概述、意义、分类及执业能力的提升和训练 |
六、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录像)分析、实验教学、课外实践、小调查、知识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利用一切的方法可以尽早的知道自己的兴趣方面和擅长方面以确定自己的今后职业发展目标,并且可以极早的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以便尽快着手准备,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本课程的课堂讲授部分,应做到职业规划及周边基本理论讲解透彻,深入浅出,内容前后贯穿一致,以求学生最大程度的听懂。在讲授中尤其注意结合相关实例分析,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
2.在讲授的基础上,可以在课内外安排一定的讨论内容,深化学生对相应章节的认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3.本课程注重的是学生思想上的理解与主动,所以应该布置以频率为计算的实践调查作业。作业的布置首先不应该引起学生的反感,其次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关于职业方面的实践,从实践教育中学习感悟,可以极有效率的引起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模仿心理。
4.本课程在教学和手段方面,应努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育录像片、投影等辅助教学手段。
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如指导学生自学,组织课堂有效讨论。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写总结报告、论文等,并将其作为本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七、成绩评定方法
笔试成绩60%,平时成绩(含作业、实验、课堂表现)40%
|
笔试成绩占分比例60% |
平时成绩 |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
1.1大学生涯与人生发展 |
|
|
分目标达成度= 60%*笔试成绩平均成绩/笔试成绩总分+40%*平时成绩平均成绩/平时成绩总分 (60%+40%=100%) |
1.2初识职业生涯规划 |
5 |
|
|
1.3认知生涯发展理论 |
5 |
|
|
2.1认知职业环境 |
5 |
|
|
2.2探索职业岗位环境 |
5 |
20 |
|
2.3职业认知方法 |
5 |
|
|
3.1自我认知内容 |
5 |
10 |
|
3.2自我认知方法 |
5 |
10 |
|
3.3自我认知阶段 |
|
|
|
4.1生涯规划的内容 |
10 |
15 |
|
4.2确立职业目标 |
|
|
|
4.3职业目标分解及职业发展路径 |
20 |
20 |
|
4.4评估与修正 |
10 |
|
|
5.1时间管理 |
5 |
5 |
|
5.2情绪管理 |
5 |
5 |
|
5.3压力管理 |
5 |
5 |
|
6.1培养职业素质 |
|
10 |
|
6.2提升职业能力 |
10 |
|
|
合计 |
100% |
100% |
八、课程学习资源
1.教材选用要求
本课程应选用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或百佳出版社单位教材。
本课程本学期选用《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作为本课程的主教材。
2.主要参考书目
《生涯咨询与辅导》[M].金树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罗伯特·C·里尔登主编,侯志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我的生涯手册》[M].吴芝仪编著,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8年版。
3.其他学习资源
《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M].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主编,柏静静译,中信出版社 2010年版。
《把握你的职业方向》[M]. Robert D·Lock 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年版。
《天资差异》[M]. 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彼得·迈尔斯编著,重庆出版社 2008年版。
《那些不想做又必须做的事》[M]. 特里·高格纳著,中信出版社 2009年版。
大学生职业规划网http://www.baijun.org
中国职业生涯网http://www.zhiyeguihua.com/
新精英生涯https://www.xjy.cn/
才储www.apesk.com/
生涯设计https://www.16175.com/
全国大学生测评网http://www.chinadxscp.org/
全国大学生就业测评网http://www.chinajycp.org/
十、课程学习建议
1.课前收集同学们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对自己的未来的规划,以此来确定之后的课程侧重方向与讲课方式方法。
2.在生活中、学习中通过对别人的观察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发学生感悟与思考,树立职业危机意识。
3.通过学习创就业成功的案例,形成对本专业的理解,对当前的职业环境与自己的职业道路有清晰地认识,树立就业信念。
4.通过职业竞赛等途径,以多种形式逐步形成对职业的认同。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