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教育专业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体育教育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面向教育行业,能够在小学或幼儿园从事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合格教师。
课程设置:主要开设小学教育基础、儿童发展心理学、人体科学、学校体育学、体育保健、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健美操、跆拳道、体适能等课程。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专升本,可到小学、幼儿园从事学校体育的教学工作,以及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毕业生也可根据社会需要到企事业单位从事群众体育的指导工作、体育运动训练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2.社会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社会体育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基本训练,掌握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专业课程:体育保健、运动营养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竞赛裁判学、体适能、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导论、社会体育学、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
就业前景:可在幼儿园、小学从事体育教学等工作,在各健身俱乐部(会所)、运动场馆从事健身教练、青少年体能教练、篮球教练等,以及相关的服务、组织管理、经营开发等工作;在各企事业单位、社区从事体育管理与运动技术指导工作;在各大体育产业公司从事体育产品营销工作;
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培养目标: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等知识,具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与培训、活动组织与管理、表演与创编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指导、教学与培训、活动与赛事组织管理、表演创编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理论、国家安全教育、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中共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运动训练学、运动损伤与防护、运动解剖学、民族传统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全民健身概论、健康体适能、田径、篮球、排球、羽毛球
2.专业核心课程
岳家拳、养生功法、中国武术史、武术套路、器械与对练、民族传统体育竞赛规则、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与创编
3.专业拓展课程
运动营养学、乒乓球、民族民间体育、跆拳道。
就业前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一方面,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传播和弘扬者,另一当面,能够从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指导、教学与培训、活动与赛事组织管理、表演创编等工作。就业方向包括:武术教练,体育教师、公安、教员、武术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