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语,青绿不渝,尽显中国之美——音舞学院舞蹈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为了深化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对中国舞蹈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音乐舞蹈学院舞蹈教研室精心策划了一次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组织全体舞蹈教研室教师及舞蹈表演班23级、24级学生共同观看舞蹈电影《只此青绿》,旨在让学生们在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中,探索舞蹈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创作灵感。
舞蹈电影《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绘制的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该剧着眼于少年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过程,描述了一位故宫研究员“穿越”至数千年前,“窥”见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全剧分为“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故宫研究员以“展卷人”的身份,循着上述篇章带领观众了解画卷背后手工艺人的匠心匠艺,邀观众一同“见证”这幅旷世名作的诞生。《千里江山图》,这幅画作既写实又写意,将山川河流描绘得如锦似绣、雄伟壮丽,是北宋时期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绿是东方的颜色,它代表春天,象征着世间万物的生机。《只此青绿》从其自身的叙事结构出发,并未使用以往舞剧场景惯用的思维方式,更未想直接套用《千里江山图》的图像元素,而是创新出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舞台演绎技术系统,为诗句提供独特而灵动、舒缓而流畅的视觉叙事方式,从而达到舞者即青绿的效果。
古典舞是历史,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对话的桥梁,是代表历史文化的艺术符号,是对我们民族智慧的艺术化体现,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集中体现。一部优秀作品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的,也更能激发出国人的民族认同感,正如《只此青绿》等。因此,古典舞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羽毛,让每一部作品都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走出国门,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观影过程中,师生们被电影中精美的舞蹈场景、深情的音乐旋律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影片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巧妙融合,让师生们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欣赏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育实践。通过观影和分享,师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活动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欣赏和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富有创意和实践价值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们搭建更加广阔的艺术舞台,助力他们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江山不语,青绿不渝,尽显中国之美——音舞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圆满落幕,但师生们对舞蹈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将永不止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舞蹈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